当孩子:「不要、不要」,父母可以做的3件事

【孩子有情绪,你都怎么做?】

  • 就顺着他,不发脾气就好。
  • 跟他讲道理,不能一直说不要。
  • 不管他说要不要,就照自己的想法要孩子做。
  • 先不管他,等他好了再叫他做。

小宝贝老是爱唱反调,叫他做什么都说不要,吃饭也不要,洗澡也不要,睡觉也不要,哄半天或说要处罚,还是继续唱反调;但真的照他的话不给他,又哭哭闹闹,搞得爸妈怎么做都不是。

每天面对这些有公主王子症候群的孩子们,真的让父母伤透脑筋,更担心孩子长大后会变成「大公主」或「大王子」。究竟该怎么做比较好?

拒绝是一个过程

两到三岁的孩子正在发展「自我概念」,了解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不同,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,妈妈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人。这时期的孩子会进入一个「什么都不要」的阶段,也就是我们所谓的「第一反抗期」。他们开始学会说「不要」后,不论问什么事,第一句回答的就是「不要」。

请千万不要觉得孩子是在找麻烦,这其实是孩子在找寻自己与妈妈之间的距离,并从中渐渐了解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。虽然这个阶段会有点烦人,但请爸妈多给一点耐心,因为拒绝是孩子发展必经的过程。

相反的,如果两岁时完全没有第一反抗期,爸妈反而更需要注意,因为反抗期会延后到四岁或七岁时出现。想想看,一个牙牙学语说不要的小小孩和一个七岁爱顶嘴的孩子,哪个比较可爱呢?我觉得是前者啦。

孩子难免会小闹一下,适时宣泄压力,只要不会太夸张,爸妈就不用太紧张。想想看,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叛逆过,等到青春期才一个集气大爆发,光是用想像都觉得有够可怕。成长是一个持续改变的过程,而不是只看孩子当下的表现。

早出现比晚出现好

孩子透过坚持自己的意见,甚至唱反调,来理解自己与他人想法的差异,进而建立独立的「自我概念」。虽然这时期很让爸妈抓狂,却是非常重要的过程。孩子爱唱反调,在三个时期特别容易看到:

一、两岁时,讨价还价

两岁时,孩子常一直说不要不要,透过抗拒来获得更好的条件,有如去菜市场买菜一样讨价还价。如果你越询问,孩子就有越多意见。爸妈此时更需要适当坚持,而不是百分之百顺着孩子。如果一切顺着孩子的意见或想法,确实比较不会闹脾气,但也没机会发展出自我概念,最后会变成在学校是个乖巧的好学生,在家里却是无理取闹的小霸王。

二、四岁时,权力争夺

四岁时,随着孩子进入团体生活,常常会出现抢夺权力的情况。孩子会希望在活动中要求别人配合自己。当别人说东,他就说西,反正硬是要不一样,看大家会支持谁,从中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。此时孩子希望在对话中获得上风,却因为无法察觉别人的感受,常出现与同伴发生争执的情况。

三、七岁时,报复行为

七岁时,孩子特别在意公平性,可能会出现报复行为。因为上一次对方不答应自己的要求,所以这一次就故意不配合,导致唱反调的情况出现。这特别常出现在手足之间,并非针对大人,主要是因为孩子对「公平」的概念尚未成熟所出现的暂时情况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你有没有觉得「第一反抗期」其实没那么差?而且早一点出来反而比较好,越晚出来的越麻烦。因为小时候就面对过冲突,长大以后才更容易克服,自然比较能忍耐与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调整自己,改变孩子

在第一反抗期,凡事都顺着孩子,百分之两百的包容,孩子确实不会出现反抗行为,但会无法让孩子发展出自我概念。长大以后更无法理解别人的想法,而出现对人乱发脾气的情况。

对于喜欢「唱反调」的孩子,我们可以用三个方式帮助他们克服这时期。

一、一定要做的事情

尊重孩子的想法很重要,但有些事情一定得做,就请不要询问孩子的意见。即便他说不要,你真的会一切听从他的意见吗?这种情况下,请不要询问孩子「好不好」或「要不要」,以免当孩子做了决定,又强迫他要配合大人的指示,那就真的是自找麻烦了。

二、规则一致性

孩子像是一个科学家,不论再小的事都要做实验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。想想看,如果在妈妈面前玩插头,妈妈急着阻止,但在爸爸面前玩插头,爸爸却开心不要、不要、不要拍拍手,这个实验肯定要做第三次,不然如何找出答案?正因如此,对孩子有所坚持时,一定要先和家人说好规则,照顾者之间原则越一致,孩子才能越快学会。孩子的记忆能力有限,运用成人的智慧先找出最容易起冲突的三件事,细心订好家里「基本规则」,并保持良好的一致性,才是协助孩子最好的方式。

三、猜测他人感受

孩子若觉得别人的决定都应该和自己一样,不然就生气,进而故意唱反调,这时爸妈可以透过绘本故事、电视节目来引导孩子猜测不同角色的想法。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性格,也有不同想法,做出的决定当然不一样。例如勇敢的狮子、胆小的老鼠、懒惰的驴子,三个同样不小心迷路,却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。带着孩子玩猜猜别人想法的游戏,也是非常好的练习。当孩子可以越熟练的推论他人感受,也就越能理解情绪的产生,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长大的过程不都是一帆风顺,更不会是一直乖巧听话,但这些都是需要经过的路程。透过这些方式,可以协助孩子发展出良好的自我概念与情绪控制,当情绪不再强烈波动,自然就不会无理取闹了。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